抗日救亡运动的光辉旗帜——回首70年前的“一二·九”运动
【发布时间:2009-05-20】  【访问计数:1817】   【关闭窗口】

● 校史研究室
 
  70年前的“一二·九”运动是我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他为伟大的抗日战争做了准备,使平津数十万青年获得了空前的政治觉悟与组织锻炼,把全国青年从沉睡的状态中唤醒,教育和锻炼了中国整个的年轻一代。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为民族解放与独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清华学子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他们在清华学生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民族存亡的关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退让政策,仅在两三月内,富饶的东北三省便沦于敌手。

  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1932年1月28日,日寇挑起“淞沪战争”,进攻上海,直逼南京。1933年1月3 日,日军攻陷了华北战略要地山海关,3月初攻陷热河省省会承德。5月下旬,日军突破长城各口长驱直进,北平、天津陷于日军包围之中。1934年5月31 日、1935年6月9日、27日,连续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将华北冀察两省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拱手交给了日本侵略军。

   1935年,日本加紧侵占华北的步伐,提出“华北特殊化”,策动华北自治。11月,汉奸殷汝耕粉墨登场,在通县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宣布脱离国民党南京政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殖民地。不仅如此,“华北国”的传言也四处传播,呈现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民族危亡的乌云笼罩在华北上空。

   1935年秋,山东发生大水灾,北平地下党组织发起开展救灾活动,召开了北平各校救灾代表大会,成立“山东水灾赈济会”,清华学生姚依林(姚克广)被选为秘书长。在清华也成立了赈济会分会。党利用这一公开合法的形式,进一步团结了广大中间群众。同时,成立了清华大学救国委员会,委员有黄诚、吴承明、陆璀、华道一、黄绍湘等11人。在此基础上,11月18日,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秘密的“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学联总部设在清华园。

   12月3日,清华举行了全体学生大会,会上经过激烈的争辩,进步同学驳倒了国民党学生所说的“请愿游行就是反对领袖”的言论,一致通过了“通电全国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的决议。同一天,北平学联也召开了代表大会,通过了“发通电表示否认任何假借民意之自治运动”和“联络北平市各大中学校发起大规模请愿 ”两决议案,并在组织上决定城里由中国学院和东北大学带头,城外由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率领。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的学生自治会联合发表了《北平各校通电》,呼吁“今日而欲求生路,唯有动员全国抵抗之一途。” 12月8日,学联又在燕京大学召开各校代表大会,议定了请愿的具体时间和路线。此时,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蒋南翔草拟了清华大学救国委员会《告全国民众书》,喊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震撼人心的吼声,疾呼“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全国大众,大家赶快联合起来!我们的目标是同一的:自己起来保卫自己的民族!我们的胸怀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头颅换取我们的自由!”

担负天下兴亡

  1935年12月9日,北平古城怒吼了。

  天刚拂晓,参加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的青年学生们,冒着零下十六、七度的严寒,按预定计划行动起来。清华同学清晨7时集合,带着连夜赶制的旗帜和标语,徒步沿平绥路向西直门进发。9时左右到达西直门,与燕京等校学生汇合。但是当局紧闭城门,阻挠同学进城。领队决定留大部分人员在西直门外城墙边召开群众大会,向老百姓作抗日宣传。清华学生陆璀代表北平学联向群众宣讲了这次学生上街游行的目的和意义。其他部分人员转到阜城门,受到阻拦后转向广安门,又受到阻拦,再转到西便门,大门紧闭。同学们含着热泪高喊:“中国人的城门,已经不许中国人进了。”傍晚,清华游行队伍回校,同学们义愤填膺地表示:“我们不能白回去,一定要用更大的示威行动来回答他们。”

  城内,游行的队伍也受到了武装警察的阻挠和镇压。面对手持水龙、大刀、木棍的杀气腾腾的军警,爱国学生步伐整齐,勇敢地冲了上去。这时武装军警打开水龙向游行队伍喷射起来,军警又挥舞着皮鞭、木棍从两侧夹击过来,猛打手无寸铁的学生。一些学生被打伤流着血仍然高呼抗日口号,有的学生被打倒后爬起来继续加入游行队伍。游行队伍最终还是被军警打散了,在激烈搏斗过的大街上,结了一层冰,晶莹的冰里渗透着爱国学生的斑斑血迹。

 从12月10日起,北平各校学生按北平学联的决定实行总罢课。清华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举行了校内各种集会与演讲会,讨论国内外形势,揭露蒋介石卖国投降的真面目。清华救国委员会和学生自治会组织了纠察队、宣传队、情报队、广播队,积极开展各项抗日救亡活动。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抓紧时机,趁热打铁,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制定了一二·一六抗日大示威的行动计划,以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

   12月16日,北平城再次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怒吼!

   由清华、燕京率领的城外大队,拂晓即出发。8时左右到达西直门受阻,继又被拒于阜成门外,再奔到西便门,愤怒至极的爱国青年齐心协力,用钢铁般的双臂硬是撞开了紧闭的铁门,涌进城来。

  在天桥广场,一万多学生和两万多市民举行市民大会。广场上旗帜翻飞,口号震天。“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转移到宣武门外的学生队伍多次试图冲开城门,相持中,清华女学生陆璀贴着地面爬进了城门。她迅速地跳了起来,把一根铁门栓抽下,又用手去拧动扣住门环的铁丝,向城外高呼:“冲呀,冲进来呀!”她立即就被赶来的军警抓去了,并遭到他们一顿拳打脚踢。陆璀毫无惧色,大声质问军警:“我们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打人?”当时美国进步记者斯诺正在现场拍照,他跟踪陆璀到警察所,并对她进行采访,当即发出一条新闻。第二天,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大标题是“5000中国人奋起反对日本统治,警察击倒60”,副标题是“北平学生被打,‘贞德’被捕”。这篇报道中把陆璀誉为中国的“贞德”,这个报道迅速传遍世界,引起世界舆论的极大关注。

  清华、燕京等校游行队伍和警察在宣武门一致僵持到傍晚时分,当局才答应让城外队伍穿过城区,出西直门返校。当学生队伍离开宣武门时已是黑夜,这时路灯突然熄灭,反动军警又蓄意开始了血腥的镇压,爱国学生们与军警进行了顽强的搏斗,斗争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在16日一天中,全市学生共有二、三十人被捕,近 400人受伤。反动当局的暴行,激起了市民群众的义愤,极大地教育了广大学生和各阶层人士。

  北平爱国学生的示威游行,如滚滚惊雷,震撼到中华大地,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许多城市的学生都发出通电宣言,响应和声援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运动。香港的爱国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也开展了募捐和宣传活动,并发表了救国宣言,成立了救国会。陕甘苏区学生联合会也发出响应的通电,苏区各界民众集会声援全国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12月21日,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北平学生,呼吁全国同胞一致维护主权而保国土。广州铁路工人、上海邮务、铁路工人举行集会,发通电,要求对日宣战。鲁迅、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而且各国青年学生组织也纷纷打电报声援,国际学生联合会号召:“中国学生的斗争,也是我们的斗争!”

   “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一二·九”运动充分表明:抗日救国,是全国人心之所向。促进了抗日救国运动的开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显示了中国人民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魄,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和日寇、汉奸卖国贼的嚣张气焰,吹响了全民族抗日救国伟大斗争的战斗号角!

踏上与工农相结合的征程

   “一二·一六”示威之后,清华园沸腾了起来,绝大多数同学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清华救国会在党的领导下,代表全体同学宣布“总罢课”,并召开全体学生大会。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青团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号召全国爱国青年学生:“把抗日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唤起他们的救国觉悟,推动他们建立救国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及时地为“一二·九”运动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2月25日,钱伟长、凌则之等20多位清华同学出于爱国热情,组织“北平南下自行车宣传队”奔赴南京,并在沿途宣传抗日。没过几天,便被军警押上火车送回北平。

   12月下旬,北平学联姚依林(清华)、郭明秋(女一中)等开会决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农村去唤起民众,把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农民中间去。清华 50余人联合燕京、辅仁等校学生一起组成南下宣传第三团,蒋南翔与燕京大学的黄花为团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宣传团的团员们一方面向农民群众宣传抗日和革命的道理,一方面也从农民群众那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感情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使许多同学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中共中央1935年11月发布的《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林枫与姚依林等人在“清华同学会”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于1936年2月1日在北平正式成立,它是抗日民主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来改名为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清华成立分队。

   1937年春天,民先队建立了全国总队部,清华大学的李昌当选为总队长。民先队的成立及发展,把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民先队日益成为党在这一时期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的得力助手,有力地推动了抗体全国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民先队清华分队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清华同学,战斗在抗日救亡的各条战线上。

【发布时间:2009-05-20】  【访问计数:1817】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档案馆     技术支持: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